发布日期:2025-07-20 浏览次数: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力量。以非晶硅和晶体硅(a-Si:H/c-Si)构建的异质结(SHJ)太阳能电池近年来不断取得进展。然而,SHJ电池中的a-Si:H薄膜会带来较严重的寄生光吸收,并且设备和工艺成本较高。采用宽带隙过渡金属氧化物(TMO)替代a-Si:H在减少寄生光吸收、提升光电流,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潜力。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基础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东栋团队,在a-Si:H/c-Si异质结电池的产业化技术和TMO/c-Si异质结电池的前瞻研究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前期研究中已发现电池中界面的演变,并针对效率和稳定性的提升提出一系列改良方案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1, 13, 28415;Solar RRL, 2021, 5, 2100169;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0, ......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21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电子束光刻技术和剥离过程开发出无缺陷半导体纳米晶体薄膜。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材料,可广泛应用并开辟潜在的重点研究领域。相关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纳米快报》杂志网络版上。 半导体纳米晶体的大小决定了它们的电子和光学性质
370A程控特性曲线A是著名的高分辨率特性曲线图示仪,可应用到许多场合。370A能完成晶体管、闸流管、二极管、可控硅、场效应管、光电元件、太阳能电池、固态显示和其它半导体器件的直流参数特性的测试。在研发实验室,用370A来完成新器件、SPIEC参数的提取、失败分析和产生数据报告这些具体的
记者14日从昆明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江照教授和易健宏教授团队,在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通过多齿配体增强螯合以稳定埋底界面策略,显著提高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寿命。国际化学领域期刊《应用化学国际版》发表了相关成果。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钙
有机质在土壤和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对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影响较大。目前,人们对有机质影响重金属的植物毒性及相关机制缺乏了解。日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林所陈光才副研究员研究了可溶性有机质对金属氧化物Nd2O3(三氧化二钕,纳米颗粒、微米颗粒和离子)的植物毒性影响机制并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布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珽课题组致力于对新型纳米敏感材料结构可控合成及组装,并结合印刷电子和微纳制造技术,开发出性能优异的微纳化学、生物、柔性力学传感器及传感器阵列,目前已具备制备气体环境传感器及其解决方案的能力,基于纳米敏感材料的微纳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及高稳定性,并能
高纯度的C2H4和C2H2是工业上合成化学品最常用的基本原料。乙烯工业制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乙炔副产物,即使微量的乙炔也会导致乙烯聚合反应催化剂中毒,严重时还会发生爆炸。同时,乙烷也是工业制备乙烯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两者的相对挥发度和沸点也十分接近,传统的低温精馏能耗大。因此,C2H
已筛选出一个只有24 nt富含鸟嘌呤G的脱氧核酶“PS5M”,PS5M形成一个G四聚体结构的催化活性中心,结合一个扭曲的卟啉分子,使卟啉分子类似于金属螯合反应的中间过渡态,从而促进了金属的螯合作用,PS5M还能与血红素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催化氯高铁血红素-氢过氧化物的分解。
CMOS传感器采用一般半导体电路最常用的CMOS工艺,具有集成度高、功耗小、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最近几年在宽动态、低照度方面发展迅速。CMOS即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主要是利用硅和锗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通过CMOS上带负电和带正电的晶体管来实现基本的功能。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
#光伏废水深度除氟-吸附 在传统燃料能源日益减少且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许多国家已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未来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太阳能电池产品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去除太阳能电池表面的磷硅玻璃,即将晶体硅片置于氢氟酸溶液中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刘生忠研究员带领硅基太阳能电池研究团队与陕西师范大学赵奎副教授合作,在二维(2D)钙钛矿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上。与3D钙钛矿电池相比,2D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拥有可调的光电性能和优异的环境稳定性两大优点。由于2D
金属磷酸盐NLO晶体具有深紫外透过、较高的热稳定性以及易于大尺寸晶体生长的特性。在该体系中,利用磷酸根的缩合、引入强畸变的d0-TM(过渡金属)多面体以及引入易于极化的阳离子框架(Cd2+、 Pb2+、Bi3+等)等设计策略,无机材料学家们获得了一系列磷酸盐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其中,KH2PO4
近日,德国亥姆霍兹柏林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江明院士课题组将伴刀豆球蛋白A与辅助分子(碳水化合物)以及罗丹明连接起来,帮助蛋白质对称排列,联合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PG电子官方网材料——蛋白质晶体框架材料,形成高度稳定的晶体,而且形成了可控制的互穿网络。在这一过程中,碳水化合物首先与蛋白结合,然后罗丹明开始二聚化
晶体定向仪:X射线晶体定向仪利用X射线衍射原理,精密快速地测定天然和人造单晶(压电晶体,光学晶体,激光晶体,半导体晶体)的切割角度,与切割机配套可用于上述晶体的定向切割,是精密加工制造晶体器件不可缺少的仪器。该仪器广泛应用于晶体材料的研究,加工,制造行业。 各向异性是晶体的本征特性,即
自从二维(2D)单层碳材料石墨烯发现以来,因其优异的超薄导电导热性,高电子迁移率和量子霍尔效应等,已经引发了广泛的科研兴趣和应用研究。与此同时,其他2D超薄晶体(如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和氮化硼 (BN) 等)近年来同样也得到了密切关注。因量子限域效应,这些晶体表现出异于其块体材料的特殊
摘要: 单晶硅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器件等,由于其应用领域的特殊性要求其纯度达到99.9999% 甚至更高。在单晶硅生产过程中由原料及方法等因素难以避免的引入了碳、氧等杂质,直接影响了单晶硅的性能。因而需对单晶硅材料中的氧碳含量进行控制。依据G B/T 1558-2009和G B/T 1
镉和锌一同存在于自然界中。它是一种吸收中子的优良金属,制成棒条可在原子反应炉内减缓核子连锁反应速率,而且在锌-镉电池中颇为有用。它的鲜明的硫化物所制成的镉黄颜料,广受艺术家的欢迎。镉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320.9℃,沸点765℃,密度8650 kg/m³。有韧性和延展性。镉在潮湿
原子层沉积(ALD)是一种真正的纳米技术,以精确控制的方式沉积几个纳米的超薄薄膜。 原子层沉积的两个限定性特征--自约束的原子逐层生长和高度保形镀膜--给半导体工程,微机电系统和其他纳米技术应用提供了许多好处。 原子层沉积的优点 因为原子层沉积工艺在每个周期内精确地沉积一个原子层,所以能
(1)干扰:钼、磷酸、硅等阴、阳离子有干扰,特别是硅的干扰较大碱金属、碱土金属的干扰较小。(2)注意事项: ①硅对锰的干扰,可加入0.2%的氯化钙。②在280.0nm附近有3条邻近的共振线,测定时选用狭缝要小。③使用403.0nm附近的共振线,碱土金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发光强,使信噪比变坏。
以色列理工学院近日发布公报说,该院人员领衔的一项新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材料,将来有可能取代芯片中的硅。一个芯片可能包含数十亿个晶体管,芯片性能的提升基于晶体管的不断小型化。近年来硅晶体管的小型化速度已放缓,因为到达一定微小尺度后,晶体管功能会受到量子力学某些效应的干扰,从而影响正常运行。这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新型光伏器件,第一代太阳能电池是单晶和多晶硅电池,第二代太阳能电池采用了吸光系数大的材料,电池厚度不用太厚也足够吸收太阳光,因此称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根据吸光材料的不同,常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分类有:碲化镉(CdTe)、铜铟镓硒(CIGS)、染料敏化(DSSC)和有机聚合物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新型光伏器件,第一代太阳能电池是单晶和多晶硅电池,第二代太阳能电池采用了吸光系数大的材料,电池厚度不用太厚也足够吸收太阳光,因此称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根据吸光材料的不同,常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分类有:碲化镉(CdTe)、铜铟镓硒(CIGS)、染料敏化(DSSC)和有机聚合物
近日,香港理工大学的郑子剑教授课题组综述了这几年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着重总结了它的器件设计及发展策略。图片来源网络文章中,首先强调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适合进行柔性制备的物理及加工基础,详细分析了其低温溶液加工特性,优异的光伏及力学性质。随后,作者剖析了构筑柔性器件的各功能层,包括
由于非晶硅结构是一种无规网络结构,具有长程无序性,所以对载流子有极强的散射作用,导致载流子不能被有效地收集。为了提高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和稳定性,一般不采取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p-n结构。这是因为轻掺杂的非晶硅费米能级移动较小,如果两边都采取轻掺杂或一边是轻掺杂另一边用重掺杂材料,则能带弯曲较小,
有机硅助剂性能检测实验1.直接检测。直接检测需要一台将近40万的仪器,太贵。2.间接检测。通过检测稀释后的扩展面积,接触角,表面张力等数据间接表现有机硅性能和含量。材料· 配置0.1%的有机硅溶液(重量比0.1%);配制后1小时内使用[A]· 注射器或重复分液器(10